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浪潮中,金融领域的国际化发展愈发重要。吴晓求教授提出的“鼓励本土金融机构走向国际市场,逐步放宽外资准入”这一观点,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价值。
从本土金融机构的角度来看,走向国际市场是其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途径。以中国的银行业为例,近年来,中国的大型银行如工商银行、建设银行等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不断提升。截至 2023 年,工商银行的境外资产规模已超过 1.5 万亿美元,在全球范围内设有超过 42 家境外机构,业务覆盖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。通过在国际市场上的拓展,这些本土金融机构不仅能够获取更广阔的业务空间和利润来源,还能借鉴国际先进的金融管理经验和技术,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和风险管控能力。
同时,逐步放宽外资准入也为中国金融市场带来了诸多积极影响。外资机构的进入带来了先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理念,促进了国内金融市场的竞争,推动了金融创新。例如,外资私募股权基金在国内的投资活动日益活跃,为国内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渠道和发展机遇。据统计,2022 年外资私募股权基金在华投资规模达到了 500 多亿美元,涉及多个行业领域。此外,外资机构的进入还促进了金融人才的流动和培养,提升了国内金融行业的整体素质。
然而,在鼓励本土金融机构走向国际市场和逐步放宽外资准入的过程中,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。一方面,要加强对本土金融机构的政策支持和引导,帮助其更好地应对国际市场的竞争和风险。另一方面,要加强对外资机构的监管,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安全。只有在充分保障金融安全的前提下,才能实现本土金融机构的国际化发展和外资准入的稳步推进。
总之,吴晓求教授的观点为中国金融领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。鼓励本土金融机构走向国际市场,逐步放宽外资准入,将有助于提升中国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,推动中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,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。